魏书生:教育孩子最省力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4-08-11   浏览次数:39次
教育不是和孩子作斗争,而是唤醒孩子内心的种子,让他自己和自己作斗争,这才是最省力的方法,也是孩子抵抗风雨、战胜困难的能量来源。

孩子的学业只有稳扎稳打,才能根基牢固。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没有捷径可言,但有一件事是所有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花精力去做的,那就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努力扶植孩子心中勤奋的小苗,浇灌、松土、施肥、除虫。

用魏书生老师的话,“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钻到孩子心里去,看见孩子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挑动孩子自己斗争自己,用勤我战胜懒我,善我战胜恶我。


找到孩子心中勤奋的小苗

我曾经教过一个转学生叫张军,他刚到我班的第二天,就没完成我留的作业。我想:“我跟他还不熟,决不能轻易批评他,也不能像要求原班同学那样严格要求他。”如果训斥他,“你凭什么不写作业?”“别人都写了,你怎么敢不写?”“你是不是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不仅我很累,还没有效果,更容易把张军推到我的对立面。

于是,我便找他谈话、聊天,到他脑子里去找另一个勤奋的张军。我说:“张军,咱们刚刚认识,彼此还不了解,咱们聊聊吧!昨天,我给大家布置作业,当时你想立即就写,可拖拉的思想表示:在学校先轻松一会儿,回家再写吧!回到家后,你又想写作业了,可拖拉的思想又表示:吃完饭再写吧!吃完饭后,你拿出书和作业本正想写,电视里刚好放了你感兴趣的节目,拖拉的思想又表示:看完电视再写吧!等看完电视,再想写时,你又实在太困了,就想明天早晨再写吧!没想到早晨起来晚了……”

我还没说完,张军就说:“老师,我真是这么想的,您怎么知道的?”我说:“懒人的心理一般都这样。本来都想勤奋,就是没有办法管住自己拖拉的心理。结果拖拉的心理越长越粗、越长越壮,在心灵的田野上,占了好大的地盘,勤奋对它也没办法了。”

张军说:“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也想治治自己的拖拉病,就是想不出好的办法。您能帮帮我吗?”“老师当然要帮你,但要紧的还是你自己去扶植心灵中那些勤奋的树苗。你有那么多想写作业的脑细胞,还战胜不了拖拉病?”“怎么战胜呢?”张军问。“要紧的是不给拖拉的大树浇水、施肥。什么是拖拉的水和肥?就是时间。拖拉刚一闪出念头,你及时对它说: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先写点作业。心里不静,就先挑喜欢的学科写,先挑简单的题来做。写了一会儿,有点累了,拖拉又来捣乱,你仍不给它时间,而是决定先练练字,再写一点自选作业。这样一点一点,拖拉没有了时间,断了水、断了肥,过些日子就枯萎了。而勤奋的小苗呢?因为一秒一分、一点一滴地做实事,等于浇水施肥,逐渐就长高了、长大了。”

耐心培植心中勤奋的树苗

后来,我没有让张军做和大家相同的作业,而是同他一起商量适合他的作业。从他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一点一点攀登知识阶梯,没过两个月,张军也和全班同学一样,每天写作业、写日记了。

引导孩子培植心灵中勤奋的树苗不能急,不能一下子希望它长很大。只要孩子一点一滴地做事,开始一点一点地写作业,就比不写强,就比把时间的水和肥浇灌在拖拉的树上强。不怕慢,就怕站。要让孩子做完一点简单的作业,再引导他做第二处简单作业。家长也可以跟孩子的老师商量,请他帮助留一些适合孩子实际的练习题。与其让孩子做更难的题,抄完以后还是不会,或是干脆不做,厌学恨学,还不如从孩子实际出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我觉得教育孩子最省力的办法,就是看到孩子心灵深处的两个自我,用孩子的勤我战胜懒我,善我战胜恶我。孩子内心深处,勤懒两种思想发生冲突,斗争起来了,倘若好思想赢了,我们便坐收渔人之利;倘勤思想斗不过懒思想,我们则伸出手去帮一把,帮他想想办法,出出点子。这时孩子会觉得家长很亲切,能体贴他,理解他,是他的助手。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
照亮他的精神世界

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两军对垒,倘到对方堡垒中去分化瓦解,找自己的助手,拉一派,打一派,就非常容易取胜。这些用于打仗的战略战术,也有一部分适用于对子女的教育。

不管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批评孩子时,都要到他心灵深处找到他的另一个自我,一个不愿犯错误的自我。找到了好的积极上进的脑细胞,孩子才觉得家长亲近,看问题全面,理解自己的心。再跟孩子一起商量,用心中的勤奋战胜懒惰的办法;用尊重别人的脑细胞,管住对人没礼貌的脑细胞的办法;用仔细认真的自我,去捆住马虎大意的自我的办法。

用孩子心灵深处的能源,去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显然是节省能源的方法。


—  END  —

02
2021.10
记录 | 和小朋友一起过过荒岛的生活(转载阿甘)


去过过荒岛的生活

捡树枝烧火过滤水

上猫洞搭帐篷造船


去看看岛中的生命

性格迥异的小朋友

鸡鸭马虫草和石榴

总之

旺盛的生命力


记录下这三天

一些已经分享了

还没分享的

我很喜欢的图片后的故事

(ps:因为这回调色有点飘,可能色调会出现不统一)


#1

荒岛求生

学会在荒岛中生活


故事从这里开始



这艘船是人们能进入这座无人岛的唯一交通工具,由于太湖上限航令的原因,好多时间段都不能开。晚上有一个小朋友因为药落在了营地宿舍,不得已要回去,于是船长只好在夜里没有开灯悄咪咪的把船开了回去,以免被水警发现



这是这次营里面最小的小孩,六岁,他不停的跑来跑去,把捡到了的小树枝,枯叶子堆到自己的大本营,因为待会就要用这些枯树枝树叶点火了。





浩浩荡荡的抱着战利品准备去湖边生火



一部分人在打井水,这好像是目前发现的除太湖外唯一水源?(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



趁着大家干活我就看看风景发发呆,挺舒适的



有一群的鸡,第二天早上四点多我就是被他们给叫醒的呜呜



这是鸭子还是鹅啊??emm傻傻分不清,走的时候捡了个大“鸭蛋”,也有可能是鹅蛋



捡柴火的小男孩



!!!!天知道我看到终于生出火了有多激动!



包好的地瓜,等开的水



小朋友们整出来的第一锅饺子!真不错,我四处白嫖,最后吃了9个。



他刚刚去树底下吃完了一碗饺子,要跑过去再盛一碗


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对新人,开始拍摄婚纱照,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把新娘脑袋后面的摄影师和新郎给剔除掉了,原因我暂时表达不出来,就是觉得,这样更好看哈哈哈哈



我是第一个吃到西瓜的人!因为第一个吃完西瓜要去拍孩子吃西瓜,拍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一边说着这个西瓜不甜,一边吃完去要第二块。



搭帐篷,两个小男孩要去湖边去给自己占领一块好地,拿上帐篷袋就跑了。



全场最有活力的搭帐篷组合。



两个小姑娘老喜欢玩这边跑,于是我也转过头来瞅瞅。其实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很热闹气氛的人,这一边没什么人,比起另一侧,更多了一些静谧的感觉。



睡得地方搞定了,就要考虑晚餐吃什么了,帐篷搭好了,井里打水做饭!



他在隔空喊话,但是对面的伙伴听不见,只好一次次加大声音喊出来,最后颇有力拔山河的气概。我在旁边看着要笑死了。



日落十分,拍摄好时机!前方蹲着的摄影老师,最近几天跟他学到的精华:“宝贝!来!看我!宝贝来一个!”



我在拍自拍的人哈哈哈哈



晚餐篇——烧火做饭



小孩子总是喜欢跑跑跳跳的,即使只捡了一根树



大人们



烧火





等面熟



那天晚上的面,真的是美味到了极致。



摘星星!荒岛没有电,但是星星会发光!




10.3日的清晨



迎着朝阳收帐篷,她们的帐篷是最快搭好也是最快收好的。



会对岛上出现的现代交通工具很好奇,据说这个岛只有两百亩大,绕岛一圈大概两公里



保护好环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这是一个荒岛,我们在走之前也要把垃圾收好。



这个前面蹦蹦跳跳的小家伙是去收垃圾的路上。


扔石头。小朋友们总喜欢往湖里丢东西,走之前大家一起捡一块小石头扔掉不开心!



走的时候冲出来的马!好帅!跑起来好野!



#2

造船和划皮划艇

湖它有的时候像个海











不会漏水的“闪亮虎鲸号”!



熊猫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圆木块,一面写上希望别人叫的名字,一面写上对这三天的期望,收拾行李时候发现,期待的字迹都已经晕开。大概 ,因为我都得到了吧,这里很教育很治愈还很有趣。

昨天和熊猫说:这些小朋友都懂得好多好聪明啊!” 熊猫说“小孩子肯定是比我们优秀的”我想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这样的吧。

07
2021.10
孩子胆小、没主见、总是讨好别人…父母这样做,抵你说教100句!

你的孩子自信吗?

经常有妈妈吐槽自己孩子:


孩子五年级了,胆子特别小,什么事儿都要妈妈跟着,每天晚上都要我陪;


孩子上中学了,每天都独来独往,没个朋友,问他,他就说不敢和别人说话;


孩子初二,一点主见都没有,什么事儿都要问人,要不然就纠结犹豫;


孩子都六年级了,学不会说“不”,同学说什么是什么,老是讨好人家。


其实,上面的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因为孩子内心深处不够自信。


不够自信,所以孩子胆小;

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去社交;

不够自信,所以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够自信,所以总是去迁就别人。


冯骥才先生:“别人给的力量不能持久,从自己身上找的力量,才能受用终身。”


自信一定是孩子从内心焕发出的光彩!拥有自信的孩子,未来一定闪光!


当孩子不自信时,

父母该怎么办呢?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颗自信的心。


想要孩子不再胆小自卑,不再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不再讨好别人,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自信的能力。


可自信并不是说,孩子你要自信些,孩子就可以自信起来的。


《自信的力量》里有一段话:“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构建,这是一场需要耐心的艰难征途。


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孩子,培养孩子。

25
2021.10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10月是诺贝尔奖颁奖季,各大奖项依次颁出,引发了新一轮的科普热。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如何能够做出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结合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有一个新的认识。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提出了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在儿童与教育领域的第6条是儿童科学素质: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资料图片。

这里面主要是顶层设计,有国家层面的发展科学场所、培养师资队伍,但是核心的几点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运用的:一是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二是发挥父母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强亲子沟通,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互动,利用各种公共教育和娱乐设施来和孩子一起探索科学。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资料图片。

其中亲子阅读是非常容易实施而且作用巨大的。例如,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之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帕里西,就是阅读改变志向的典范。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建筑工人,原本希望他成为工程师。帕里西从小喜欢读书,通过阅读科普,他对抽象的科学,而不是具体的工程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选专业的时候,面对选物理还是数学非常纠结,也正是他在科普阅读中看到了20世纪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因此下决心要学物理。

除了读书,动手也很重要。另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克劳斯·哈塞尔曼即将迎来90岁生日。他对物理学持续一生的浓厚兴趣来自童年的“动手”。他13岁的时候从朋友手里买了一个晶体检波器,当时的价格大概相当于一张电影票。那是20世纪早期的一种无线电接收器中使用的电子元件,接上合适的电路就能组装成一台简易的收音机。少年哈塞尔曼非常惊奇,这些电子元件中传来音乐!为了进一步了解无线电的原理,他去图书馆读书,还自己动手制造了电动机,虽然经常导致家里的电器短路,但是依然没有阻止他科学探索的脚步。

亲子互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的成长离不开特立独行的父亲。费曼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就说将来要把儿子培养成为科学家。虽然父亲只是销售员,但是很喜欢阅读科学类的书。费曼小时候常常跟着父亲去山上散步。其他的父母会教孩子很多鸟的名字,费曼的爸爸却说:“就算你知道如何用全世界的语言称呼某只鸟,但其实你对它一无所知。”父亲教给他的是观察,告诉他“知道一个概念”和真的“懂得这个概念”有很大区别。

获奖只是评价的一个尺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诺奖得主,但是秉承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古迪纳夫获奖的时候已经97岁了,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终身学习者。他的父母不和睦,童年唯一的玩伴是一条狗。考大学前父母离婚了,他父亲只给他35美元学费,而他要攻读的耶鲁大学的学费是900美元,他靠着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做家教来付学费。他本来读的是古典文学系,读了一年发现自己有阅读障碍症,所以就转到了数学系。因为经历二战,他30岁才拿到博士学位,年过半百才开始正式研究电池材料。58岁发明钴酸锂电池改变世界,75岁以磷酸铁锂电池再度改变世界,90岁以后开始研究全固态电池。97岁高龄,依旧每周上班5天。他想要研究一个能够储存太阳能和风能的超级电池,他说:“我想让汽车尾气从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死前能看到这一天,我还有时间。”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资料图片。

家长要鼓励孩子建立起一种远大的梦想,而不是满足于升入名校、升官发财。哈塞尔曼也建议年轻的科学家,如果认为自己不是个天才,那么不如先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研究。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说:“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响。”愿每一个人都能满怀梦想,不屈服于命运,勇往直前,不断去探索世界。

愿每一个人都能满怀梦想,不屈服于命运,勇往直前,不断去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