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4.09
【传统节气】二十四节气之“白露” | 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

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白露简介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故名“白露”。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由于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有阳光尚热,但傍晚后气温便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白露气象


白露后,昼夜温差渐渐拉大,白天中午气温虽较高,但早晨与夜间已有丝丝的凉意。按近代学者张宝堃提出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的标准,候平均温度在10-22℃期间为春季或秋季,按此标准,从白露节气开始,各地陆续开始进入到秋天。

民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尚热,但早晚天气已有凉意,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

三候群鸟养羞。这个“羞”同“馐”,是美食。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习俗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吃番薯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它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给人的感觉刚刚好。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白露诗词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南湖晚秋》

唐·白居易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

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

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

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

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秋露》

唐·雍陶

白露暧秋色,月明清漏中。

痕沾珠箔重,点落玉盘空。

竹动时惊鸟,莎寒暗滴虫。

满园生永夜,渐欲与霜同。



白露养生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较大,所以一定要注意穿衣。“白露节气勿露身”意在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如果打赤膊就容易着凉。

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饮食养生以生津润肺为主。宜多吃些生津养肺的食物和水果。

平时要经常开窗通风,让居室内外空气流通,以保持室内空气洁净新鲜;不要到空气污染严重的地方去;有晨雾的天气尽量不外出,更不能在晨雾中锻炼。

06
2024.09
二十四节气 | 白露:养肺润燥,收敛情志

每年9月7~9日,太阳位于黄经165°时是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此时,天气渐渐转凉,清晨时分,人们会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

这是因为昼夜温差变大,夜晚水汽凝结其上而为晨露。

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天五行属金,对应的颜色为白,故以白形容秋露,称之为白露。

白露时节,天高云淡,气爽风凉,可谓是一年之中最可人的时候,和缓的风吹出了一片属于秋天的颜色。雁燕双飞,从北向南展翅千里,追寻着离阳光更近的地方。雀鸟们悠然享受着秋果的丰盛,又紧张地为冬寒将至做准备。生动,怡然,苍远。浓厚的生命气息与诗情画意,尽在白露。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鸟。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自漠北而来,南飞避寒,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 二候玄鸟归

玄鸟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形象类似燕子。春暖“玄鸟至”,秋凉“玄鸟归”。

  • 三候群鸟养羞

“羞”同“馐”,是指美食。“养羞”是指群鸟趁着秋果丰硕、秋虫肥美之时大快朵颐,养得羽翼丰满,以此御寒。同时积攒和储藏过冬的食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中的这首《蒹葭》诗句,营造出冷秋里惆怅与悲凉的意境。蒹葭,即是芦苇,《本草纲目》中说,初生的芦苇称“葭”,开花前称“芦”,开花后结了果实的称“苇”。芦苇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河塘、湖泊和河流的附近都能看到它的身影。茎秆坚韧、高大,花和种子生长在顶端棕色的突起中。芦花花序散开,长度可达40厘米,好似飘逸的白色棉丝,迎着野外的秋风潇洒自若。

夹竹桃原产于地中海沿岸及亚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大约在15世纪引入我国。

明代诗人王世懋用寥寥数字的诗句,就总结出它的特点:“布叶疏疑竹,分花嫩似桃。”狭长的叶片,正面深绿,背面浅绿,犹如竹叶;

粉红色的重瓣小花,微微褶皱的花瓣,又似桃花,“夹竹桃”之名由此而来。王世懋又道:“叶不迎秋堕,花仍入夏齐。”兼具竹叶、桃花之美的夹竹桃,具有很强的抗污能力,可以吸附有害气体和灰尘。

但它也是有毒植物,千万不要去触碰它的枝、叶和花,我们还是在远处观赏为好。

  • 收取清露

古人常用露做饮品,并认为以秋季的露为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句《离骚》中的诗句正是屈原高尚情操的写照。

在白露最为繁盛的清晨,手托玉盘长久地停留在一叶叶草、一朵朵花前,轻轻晃动草叶花瓣,

使上面细小密集的水滴凝成大颗的露珠,然后再耐心地将它们滑落到盘中。待到收集的露水足够多时,就可以用来煮茶了。

  • 喝白露茶

白露茶是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又称“秋茶”。白露时节,气候温和,在盛夏炙晒下“精神不振”的茶树,此时历经丝丝凉意,

又重新舒展生长起来。太阳一落山,气温迅速下降,到了夜间竟有了寒意。寒冷使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小的水珠,

附着在花瓣上、草叶上、庄稼上。受其滋养的茶叶生出了芳香的气味,使秋茶在滋味、香味、醇厚度上都更胜一筹。

  • 白露吃白

在浙江苍南、平阳等地,白露这天要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滋补身体。

“十样白”说的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 吃龙眼

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福建,有“白露吃龙眼”习俗。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有助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

白露时节,我们把浮躁了一夏的心,渐渐沉静,然后在暑气尽消、清澈澄明的天地间,享受它特有的宁静和闲适;我们念归、盼归,就像那南归的鸟儿一样,不愿掉队。当我们吟诵着“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心中有一种念兹在兹的深情;当我们仰望同一轮明月,自有一种期盼,圆满于洁白之中。

28
2024.08
“学会”不如“会学”!7个高效学习方法你一定要掌握!

学校里从来都不缺“学会”了知识的孩子,但只有“会学”的孩子才能长期保持好成绩。


也只有学会学习,孩子才能打破“明明很努力,可成绩就是上不去”的“魔咒”!


“学会”不如“会学”,一起来看看这套适合中小学生的高效学习法吧!



学习计划法


1. 先思考,再计划

制订学习计划之前,不妨先问一问自己:想要达成的学习目标是什么,目前的学习存在哪些问题,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解决…… 通过问题再来制订学习计划。


2. 长计划,短安排

学习计划可分为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长期计划需要一个目标,如:一学期的整体计划、一学年的整体计划等。

而真正实施时,则需要切合自己的实际学习情况,拆分为短期学习目标。


3. 挤时间,讲效率

制订课后时间安排计划表,充分利用时间,把放学后吃饭、休息、学习的时间统筹安排,形成习惯。



预习管理法


1. 读

每科用10分钟左右通读教材,把握整体知识内容。


2. 写

把不理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形成问题,带着问题有重点地听课


3. 练

试着做1-2道课后练习题,如果会做,说明自学能力在提高;如果不会也没关系,带着问题听课。


图片

听课管理法

图片

1.  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抓重点,当堂懂。课堂上跟着老师的思维走,重点记老师所说的重要内容、解题思路、答题技巧等,当堂没听懂的知识要找老师问明白。


2.  记笔记要清楚应该记什么怎么记。非重点、非难点的知识记框架、记大纲;听不懂、有疑问的知识或重点内容详细记。



复习管理法


1. 想:回想是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

课后最需要做的是回想。能想起来的,说明已经很好地复习了一遍,通过间隔性的学习2-3遍,几乎能够做到不忘。模糊和完全想不来的就是漏缺部分,需要从头再复习。


2. 看:看课本,看笔记

既要有面,更要有点。既包括课程内容上的重点,也包括回忆的时候没有想起来、较模糊的“漏缺”点。


3. 写:随时记下重难点、漏缺点

一定要在笔记中详细整理,并做上记号,以便总复习的时候,着重复习重点内容。


4. 说:复述

每天复述当天学过的知识,每周末复述一周学过的知识。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坚持2-3个月,概括、领悟能力明显提高,表达能力也会增强。 




作业完成法

1. 不计时不写作业

记录作业时间,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比如:20分钟写完数学,30分钟写完语文。


2. 不复习不写作业

先复习所学内容,然后再写作业。


3.遇难题不钻牛角尖

不会做的题先跳过,完成其他题后再攻克难题。


4. 不检查不写作业

做完作业必须检查一遍。


5. 不小结不写作业

写完作业后,告诉自己学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有什么体会。


图片

错题管理法

建立错题本可用横格本,每页上下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原题


第二部分:错因


第三部分:改正确与举一反三

正确即写出正确答案,过一个月再复习,如果还不会,就要举一反三,将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或习题联系起来,写下来。


第四部分:归纳提醒,写出错题错在什么地方


第五部分:复习次数

每隔一段时间要复习一次,怎么复习?盖住原题自己用脑子想。



考试管理法

1. 用一张丢分统计表管理。按科目分为填空、选择、计算、阅读等项目。


2. 错了、丢了多少分,用统计表说话。弄清哪些是审题出了偏差,哪些是运算出了错误,哪些知识点没掌握,哪些方面需改进和提高。


3. 把错题抄下来,每隔20天再做一遍。尤其是在考试前可找出考点,拿出专门时间做错题本上的题。

28
2024.08
五种学习方法:做到真正的掌握

不管学习什么,我们都需要运用特定的方法,去提高学习知识的“存留率”。

什么是“存留率”呢?就是把学到的技能或者知识,有多少部分能够更好地存留在我们大脑的比率。

而想要提高我们学习知识的“存留率”,就需要通过多种方式练习和有意识去应用所学到的知识。

那有什么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到这一点呢?

以下分享的五种方式,当你想要想去学点什么时,建议你结合这些方法去运用学到的东西,这样就可以提高你知识的存留率了。


第一,刻意练习

这个方法,只要你是经常上网的人,肯定都会听过。

关于刻意练习,有一句话比较出名的,就是:“要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大约需要一万小时的实践时间。”

一直以来,大家都把这句话所限定的“一万小时”,作为对某件事情进行了多少努力的衡量。

但是,“一万小时”只是表面原因,真正的内核就是“刻意练习”,而且是如何正确地“刻意练习”。

当我们能够正确运用刻意练习,那么有些学习的东西,即便无法投入一万小时,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好的掌握。

那什么才是正确的刻意练习方法呢?刻意练习的目的,就是用来克服学习停滞的障碍,从而进行快速的持续改进。

而学习之所以会停滞下来,就是因为我们的学习是“随心所欲”的,没有特定的目的。而想要让学习得到快速的改进,就需要把学习从“无目的”变成“有目的”的练习。

一般而言,刻意练习需要三个关键要素:

  • 有组织有纪律地围绕某个特定任务,制定目标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系统的锻炼。

  • 锻炼的项目有具体化的内容,例如你想提升你的口才,你就需要找出具体需要锻炼的项目,如通过大声朗读锻炼你口齿伶俐的程度。

  • 你最好有一个学习的对象,或者有一个进阶的标准,知道达到什么程度,就能够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所以导师或者有相关的人,就可以提供这种帮助。

其他一些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刻意练习的方法是:

  • 将技能分解为不同的练习项目

  • 为每个练习项目制定时间表,投入精力锻炼

  • 拥有一个学习对象或者导师

  • 建立反馈机制,知道自己学到什么地步

经过这样有目的的刻意练习,你自然就能够把想要学的东西,学到手了。


第二,间隔重复

刻意练习的一个大缺陷就是,这个方法只能用在一些“硬技能”上面,而对于“软技能”,就很难起到作用了。

例如你想学习营销或者管理方面的工作,你很难对此进行刻意练习。因为这些需要你掌握某种特定的知识之后,才能够进行相关的操作行为。

对于这种情况,那么更适用的学习方法,就是间隔重复了。

顾名思义,间隔重复就是定期遇到某些信息。当我们接触到这些信息的次数越多,我们对于知识的留存率就会越高。

运用这种方法,当我们学习一些“软技能”的知识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跟刻意练习结合起来。

例如我近来在阅读一本讲授传播学的书籍,但读完一遍之后,过了一个星期,可能我就会忘记书中的知识。如果我想记住书中某些重点知识,我就必须要反复阅读这本书,并每天在脑海中不断重现这些段落。

对于如何运用“间隔重复”这个方法,有两点需要牢记:

  • 清楚知道你需要保留的信息量;

  • 保持该级别信息所需的工作量。

例如你看完一本书之后,把你想要保留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投入相应的时间和刻意练习这些工作量,去吸收这些知识。

为了更好做到这两点,你就需要遵循以下四个步骤去实践:

1. 查看你的笔记——如果你有的话。不管你在书中写下你的阅读批注,还是自己做一个笔记,在阅读完之后的24小时之内,再次重复阅读相关的内容。

2. 隔天在不使用笔记的情况尝试调出信息。例如当你空闲的时候,或者当你想要接着阅读那本书的时候,尝试不看笔记的情况下,回忆你学到的内容。

3. 之后每隔一两天,就重温前面学到的知识。你无需事无巨细地回忆出来,只要能够把重点的框架回忆出来就可以。

4. 最后,过了几天,就重新研究一遍。如果你正在为考试而学习,请确保在此之前一周完成。一个星期给你的大脑足够的时间来重新处理学到的概念。

通过这种方法学习,就可以确保你学到的知识,有足够的“留存率”了。


第三,建立反馈回路

所谓“反馈”,就是每当我们尝试练习或应用技能时,根据实践结果而获取有关我们做得怎样的信息。

简而言之,反馈就是告诉你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或什么地方做得正确。

一个反馈回路是由三个阶段组成:

1. 练习/应用——这是你把学到的内容付诸实践的阶段。

2. 衡量——这是你获取有关实践结果信息的阶段。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阶段,或者很难执行的阶段。

3. 学习——在这个阶段,你可以分析自己的表现,并进行调整和改进并再次练习、应用。

每次练习一项新技能时,都必须认清这三个阶段并将其置于适当位置,这一点很重要。

许多人只完成了阶段一,而对于阶段二的过程却非常不清楚或模糊,导致阶段三的结果很差。

一个良好而平稳的反馈周期,可以帮助我们在每个循环中不断进行改进,创造稳定的进步并提高我们对技能的理解。

那如何创建有效的反馈循环呢?

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去做,你就能够为你的学习创建有效的反馈回路:

首先,建立目标和确定的结果——你对于技能有什么样的目标?你想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何获得这种结果?用多少时间获得这些结果?这些信息,在你开始之前,最好全部要掌握。

第二,从基础知识开始学起,然后再研究更大的挑战。简单的信息可以为我们打好基础,并成为应对更大挑战的关键要素。

第三,自我检测。为了确认你是真的在学习,还是在浪费时间,你需要找到某种测试自己的方法。通过主动运用技能,或者围绕某个确定性的项目,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出来,你会发现自己掌握了多少。

第四,反思。自我反省是获得反馈的最终方式,因为你可以查看自己的进度并进行自我评估。你学习的进步目前怎样?你对结果满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请问你如何才能达到更高的目标或水平。

最后,进行调整,持续学习。当你意识到什么问题在阻碍你进步,你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然后用新的方式进行学习,继续解决更大的挑战。


第四,分享自己学到的知识

尽管上述方法在学习和练习技能方面非常出色,但你是不是真正掌握到这些知识,还有一个更好的方法去检验。

这个方法,就是把你学到的东西分享出来。这种分享,可以是向别人讲述相关的知识,也可以将其梳理了几篇文章。

“话题分享”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把你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谈资,一来可以检验你学得怎样,二来可以让你的表达能力得到加强。

例如我看完一本书,我就会想想,这本书的知识,我可以将其写成一篇什么样的文章。为了写成这篇文章,我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我这篇文章就是这样。其实我分享的这些方法,很多书籍都有提到,但我把它们组合起来一起讲述,这样就会强迫我回忆学到的东西,从而把文章写成。

所以,“分享知识”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式。分享的具体方法如下:

1,撰写相关主题的文章。当你看完一本书的三分之一内容时,就可以通过一篇文章把这些内容总结写来。

2,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谈资。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调动自己学到的知识;如果意识到自己缺乏某方面的话题知识,可以主动学习。

3,教导别人。把你学到的东西,有意识地教导别人,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久而久之,你就能够真正熟悉某个领域的知识了。


第五,寻求帮助

提高知识留存率的最后方法,就是寻求帮助。

当我们认为需要帮助时,意味着某些问题单靠我们的个人力量是无法做到,这就需要请教有相关经验的人了。

“请教”的方法有很多种:

1,浏览相关的学习视频,寻找答案;

2,主动学习某些领域人士的课程;

3,从生活中,找到经验丰富的人学习。

通过寻求帮助,你可以加快学习的进程,以及改进修正问题的速度。

与反馈循环类似,你可以获得原本不会想到的新观点和见解。因此,不要害怕以各种方式寻求帮助。

只要你愿意练习这些技能,就可以使用多种系统来提高自己喜欢的任何领域的学习和发展效率。

确定自己需要学习的范围,然后投入足够的热情,最后再运用这些方法,提升你的知识“留存率”,你就能够真正学到东西了。

28
2024.08
6个学习方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们选择学习,是因为学习就是我们的内在生命力,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生命状态。而学习的能力,也是一种改变生活和境遇的能力。

六个有关学习的经验总结,帮助热爱学习的你打开新的视野。



01


耐心,学习的基石

人都有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的天性,然而,真实的学习规则是,要想摘得理想果实,必须保持耐心。学习进展和时间的关系,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简单线性关系(学多少是多少),而是呈现一种波浪式上升曲线。


刚开始进步很快,然后速度会变慢,进入平台期的累积,到了某一节点后,才会攀升到下一个快速上升的阶段。
了解这一规律后,我们就能在遇挫或停滞不前时,拥有坚持的定力。不会因自己进步缓慢而沮丧,也不会因别人成长迅速而焦虑,毕竟每个人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只要不放弃,每个人都能抵达向往的高度。从这个角度看,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




02

清晰,学习的窍门

学习像一场消除模糊的比赛。无论是记单词还是数学公式,你对它们记忆得越深刻,理解得越透彻,你对它们掌握得就越好。想要提升学习能力,其方法正是不断明确核心难点,花时间去梳理、分析,然后逐步攻克,杜绝模糊。
清晰,也意味着要有详细的计划,建立秩序感。因为,人如若没有足够明确的指令或目标,就很容易选择安逸,可量化的任务进度,不但会减少学习过程中的不安,还能通过阶段化的获得感催发新的激励。




03

专注,学习的核心

在学习层面上,高手与普通者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勤奋的程度上,还有努力的模式上。
专注,是提高效能的利剑,有研究人员指出:在短时间内投入100%的精力比长时间投入70%的精力要好。精力越集中,我们的感知越细微,越能迸发丰富的灵感源泉。
所以只要开始学习就全力以赴,尽量保持极度专注的状态,哪怕时间很短也是有意义的;一旦发现自己开始因为精力不足而分心走神,就主动停下来调整片刻。




04

反馈,学习的方法

是否及时、持续的反馈,是产生学习效果差异的关键。现实中,不少人一味地努力坚持,苦苦地“学学学”,收效却不明显,时间久了,丢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乐趣。他们缺的不是刻苦,而是为自己建立正向的反馈。
就学习知识而言,获取反馈最好的方法是进行自我测试。
就像一个道路检修工人,对已有路段进行检查、修复或强化。学习时,我们也要通过主动测试回望,看看自己消化了多少内容,能否把概念明白地讲出来,能否将新知和已知联系起来……找出薄弱环节,重新修缮巩固,为接下来的学习旅程夯实路基。




05

心态,学习的视角

学习不是一时一刻的激情,而是漫长未知的探索,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容量去接纳过程中跳跃的各种可能。
尤其遇到困难时,要保持好的心态,允许自己一次只做好一件事;允许自己进步缓慢,甚至反复失败;允许自己花更长的时间去练习。在标准上想得高一点,在期待上想得低一点,放下功利的包袱,轻装上阵去迎战,就能学成或做成梦想的事。


06

环境,学习的助推

人类大脑中有镜像神经元,它会让我们无意识地模仿身边的人和事。当看到别人收获某项新技能时,我们去学的可能性更大;当身边的人成天无所事事、安于现状时,我们也很容易滑入跟随。
理想的学习环境,要尽量向优秀的人和事靠近,熏陶自己的思维和言行,产生与之并进的念头并愿意去努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阅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环境,读书是用最低廉的成本获取最优质成长的途径,是所有人升华自我的利器。通过阅读,我们也将获得选择的能力,帮助自己奔赴更加辽阔、灿烂的远方。


查看更多新闻 >>
已经加载所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