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个被焦虑困住的妈妈,请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

发布时间:2024-06-07   浏览次数:134次

一个焦虑的妈妈,对孩子的杀伤力有多大?


台湾著名脑科学家、心理学家、教育专家洪兰教授说:焦虑性是会传染的


洪教授有个同事,孩子因为早产,肚子里有空气,常常晚上闹哭。


由此,从小到大,妈妈特别紧张孩子会“肚子疼”。


图片


等孩子长大上了学,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妈妈就会问他:“今天,你的肚子痛了吗?”


事实上,孩子一开始是不痛的,但妈妈的关切与担忧,不由自主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他应该要肚子痛”。


久而久之,孩子的肚子真的开始作祟:


考试,肚子痛;体育课,肚子痛;


遇到所有孩子不愿意面对的事情,都会肚子痛!


洪兰教授说:父母无端的焦虑会传递给孩子,徒增自己的精神负担,也让孩子变得急躁不安。


操心孩子健康,担心孩子学习,忧虑孩子前途……


生活中,有太多妈妈陷入焦虑的困境里,说不上来为什么,却总感觉莫名恐惧。


图片


如果你也是一位被焦虑困住的妈妈,请一定要看完这篇文章。


也许它会帮助你解开那想要宣之于口,却总缄之于心的负面情绪。



身体才是你最诚实的心境


当焦虑来袭,无法纾解痛苦情绪时,该怎么办?


我一个闺蜜说:去运动吧


闺蜜是个警嫂,丈夫常年忙工作不着家,她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很辛苦。


孩子步入青春期,各种问题迭出,闺蜜招架不住,终于在一个夜里崩溃。


那段时间,闺蜜为了帮助孩子在小升初取得好成绩,于是四处托人,高价报了补习班。


然而,孩子没上几节课就产生抗拒情绪,有一天下午出门前提出:不想再去补习班了。


闺蜜以为孩子说说而已,一番苦口婆心后孩子总能懂事。


谁料一个小时后,培训班老师焦急来电:孩子根本没去上课!


打孩子电话,铃声却响起在家里,闺蜜又气又急又担心。


图片


直到夜幕降临,孩子玩尽兴了才归家。


毫无悬念,亲子矛盾爆发。


一个费尽苦心为孩子,一个百般不理解怨父母,闺蜜最终选择妥协,从此安心做厨娘,不再焦虑地做孩子的学习辅导老师。


后来,闺蜜给自己报了一个瑜伽班,周末线下培训,平时在家里练习。


虽然生活依然忙碌,但不再监督孩子学习后,闺蜜每天都能抽出一个小时锻炼身体。


晚饭后,儿子回房间写作业,妈妈拾完厨房在客厅放着音乐做瑜伽,成为母子俩的静好岁月。


伴随着身体放松,也让闺蜜的思想松弛放空,这让她看淡了很多曾经很在意的东西。


比如孩子作业本上的红叉叉,孩子考卷上的分数上下。


令她惊喜的是,儿子的学习状态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放手而糟糕;


相反,母子关系却因为妈妈的松弛慢慢变得融洽。


图片


运动,是疗愈焦虑最好的方式。


就像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白说》一书中讲的那句话:


“越是累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最先想到的是跑步。”


那时候,白岩松也因工作长期超负荷,身体健康亮红灯,焦虑也找上了门。


当他把跑步当作释压的方式,不仅病治愈了,心态和精神也更足了。


如果你是一个被焦虑困住的妈妈,建议你放下烦恼,尝试去运动吧。


身体出汗的过程中,那些困扰你的坏情绪会随之消散,令人烦恼的问题也将不药而愈。


身体是最诚实的心境,身体放松了,心境才松弛。



执念才是你最强大的敌人


孩子成不了“别人家的孩子”要焦虑,孩子已经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还焦虑吗?


重刷纪录片《零零后》让我发现:拥有执念的父母,始终陷入焦虑阴影


纪录片中有一个文静内向又高智商的男孩叫做锡坤,早在读幼儿园的时候,孩子就对科学充满了好奇。


在妈妈的悉心培养下,锡坤不负众望,他好学、专注力强,满满的学习状态,成为无数焦虑家长眼中的典范。


图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他的妈妈却依然焦虑。


锡坤妈妈不担心孩子学习,却操心孩子性情:孩子从小不从众,不喜欢社交,只喜欢独自一人研究科学实验。


妈妈担心,这样的性格未来会让孩子享受不到交往的乐趣,突然在某一天,会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于是,她想尽一切办法,拓展孩子的社交能力。


她邀请小伙伴来家里玩,可儿子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


她给儿子报了语言培训班,两年下来,依然没有进展;


她又给孩子报英语夏令营,学英语不是目的,社交才是初衷。


可相比其他同龄孩子在夏令营里一见面就打成一片,锡坤的表现却越来越让妈妈焦虑。


自始至终,儿子成为孩子群里的异类——寡欢不合群。


图片


为此,妈妈不惜逼孩子在夏令营结营之际当众表演魔术,孩子抗拒到崩溃大哭,妈妈却执拗不改决定。


迫不得已,锡坤当众表演了一个失败的魔术。


妈妈始终以为,自己秉承负责任的态度,逼一逼孩子,孩子就会进步感激。


然而在镜头内外,你却会深深感受到,妈妈每一次出场后的窒息。


每一个焦虑的妈 心里都住着一个执念的魔。


焦虑,就像一个无底洞,即便孩子已经够优秀,父母又会情不自禁地操心。


知乎有一个热门提问:不能容忍孩子不优秀是个什么心态?


有个高赞回答令人深思:


大概就是“焦虑”和“害怕”的心态吧!


这种心态常见于家族中第一次超越父母的人,在为人父母后的心情。


图片


深以为然。


纵观生活,陷于焦虑中的家长往往来自中阶层次,上不能啃老,下不忍啃小,配偶与自己能力相当。


没有依靠的惶恐,只能促孩子奋发向上,对优秀的执念,让妈妈在焦虑的路上越走越远。


在潜意识中:最终,我们还是企图孩子长成自己的依靠。


纵然这个世界上,没有谁可以完美,那又何必苛求孩子?


把自己还给自己,把孩子还给孩子,让花成花,让树成树,每个人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自我成长才是你最有效的解决途径


焦虑既不会迟到,也不会缺席,它几乎贯穿作为父母的整个过程。


我们常说要做智慧父母,那么,父母该怎么做,才能在育儿过程中,做好自己,成就孩子呢?


中国人民大学硕士,著名心理咨询师歆然老师说:


关注自己成长,才是最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


歆然老师结缘心理咨询,源于自己青春期辍学的孩子。


彼时,她的孩子不肯去上学,每天黑白颠倒玩游戏,这让做妈妈的她无比崩溃。


于她而言,这不仅是养育的失败,更是人生的一种失败。


图片


我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我该如何拯救他?


带着复杂的心情,歆然走进心理学的世界里寻找答案,在这个陌生的领域,她拿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欣赏孩子。


孩子连学都不想上了,我拿什么去欣赏?


歆然老师说,内心的声音告诉她“无从欣赏孩子”。


果然,言不由衷的夸奖,换回孩子决绝的回怼:我太差了,我太蠢了!


孩子的行为不断挑战妈妈的底线,甚至将她仅存一点的美好幻念践踏得粉碎。


最终,她不得不赤裸裸面对现实,承认失败。


然而,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当自己坦诚面对现实后,她学会了真实接纳:抛开世俗观,看见孩子最真实的样子


欣赏却不期而至,还是那个黑白颠倒玩游戏的孩子,但妈妈看孩子的眼里开始有光,心里开始有感动和心疼:自己的孩子,本来是那么美好的一个生命……


这是一次内心的成长,穿越失败,迎来内心平和。

02
2021.10
记录 | 和小朋友一起过过荒岛的生活(转载阿甘)


去过过荒岛的生活

捡树枝烧火过滤水

上猫洞搭帐篷造船


去看看岛中的生命

性格迥异的小朋友

鸡鸭马虫草和石榴

总之

旺盛的生命力


记录下这三天

一些已经分享了

还没分享的

我很喜欢的图片后的故事

(ps:因为这回调色有点飘,可能色调会出现不统一)


#1

荒岛求生

学会在荒岛中生活


故事从这里开始



这艘船是人们能进入这座无人岛的唯一交通工具,由于太湖上限航令的原因,好多时间段都不能开。晚上有一个小朋友因为药落在了营地宿舍,不得已要回去,于是船长只好在夜里没有开灯悄咪咪的把船开了回去,以免被水警发现



这是这次营里面最小的小孩,六岁,他不停的跑来跑去,把捡到了的小树枝,枯叶子堆到自己的大本营,因为待会就要用这些枯树枝树叶点火了。





浩浩荡荡的抱着战利品准备去湖边生火



一部分人在打井水,这好像是目前发现的除太湖外唯一水源?(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的话)



趁着大家干活我就看看风景发发呆,挺舒适的



有一群的鸡,第二天早上四点多我就是被他们给叫醒的呜呜



这是鸭子还是鹅啊??emm傻傻分不清,走的时候捡了个大“鸭蛋”,也有可能是鹅蛋



捡柴火的小男孩



!!!!天知道我看到终于生出火了有多激动!



包好的地瓜,等开的水



小朋友们整出来的第一锅饺子!真不错,我四处白嫖,最后吃了9个。



他刚刚去树底下吃完了一碗饺子,要跑过去再盛一碗


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对新人,开始拍摄婚纱照,拍下这张照片的时候,我把新娘脑袋后面的摄影师和新郎给剔除掉了,原因我暂时表达不出来,就是觉得,这样更好看哈哈哈哈



我是第一个吃到西瓜的人!因为第一个吃完西瓜要去拍孩子吃西瓜,拍的时候发现小朋友们一边说着这个西瓜不甜,一边吃完去要第二块。



搭帐篷,两个小男孩要去湖边去给自己占领一块好地,拿上帐篷袋就跑了。



全场最有活力的搭帐篷组合。



两个小姑娘老喜欢玩这边跑,于是我也转过头来瞅瞅。其实我是一个不太喜欢很热闹气氛的人,这一边没什么人,比起另一侧,更多了一些静谧的感觉。



睡得地方搞定了,就要考虑晚餐吃什么了,帐篷搭好了,井里打水做饭!



他在隔空喊话,但是对面的伙伴听不见,只好一次次加大声音喊出来,最后颇有力拔山河的气概。我在旁边看着要笑死了。



日落十分,拍摄好时机!前方蹲着的摄影老师,最近几天跟他学到的精华:“宝贝!来!看我!宝贝来一个!”



我在拍自拍的人哈哈哈哈



晚餐篇——烧火做饭



小孩子总是喜欢跑跑跳跳的,即使只捡了一根树



大人们



烧火





等面熟



那天晚上的面,真的是美味到了极致。



摘星星!荒岛没有电,但是星星会发光!




10.3日的清晨



迎着朝阳收帐篷,她们的帐篷是最快搭好也是最快收好的。



会对岛上出现的现代交通工具很好奇,据说这个岛只有两百亩大,绕岛一圈大概两公里



保护好环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即使这是一个荒岛,我们在走之前也要把垃圾收好。



这个前面蹦蹦跳跳的小家伙是去收垃圾的路上。


扔石头。小朋友们总喜欢往湖里丢东西,走之前大家一起捡一块小石头扔掉不开心!



走的时候冲出来的马!好帅!跑起来好野!



#2

造船和划皮划艇

湖它有的时候像个海











不会漏水的“闪亮虎鲸号”!



熊猫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圆木块,一面写上希望别人叫的名字,一面写上对这三天的期望,收拾行李时候发现,期待的字迹都已经晕开。大概 ,因为我都得到了吧,这里很教育很治愈还很有趣。

昨天和熊猫说:这些小朋友都懂得好多好聪明啊!” 熊猫说“小孩子肯定是比我们优秀的”我想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是这样的吧。

07
2021.10
孩子胆小、没主见、总是讨好别人…父母这样做,抵你说教100句!

你的孩子自信吗?

经常有妈妈吐槽自己孩子:


孩子五年级了,胆子特别小,什么事儿都要妈妈跟着,每天晚上都要我陪;


孩子上中学了,每天都独来独往,没个朋友,问他,他就说不敢和别人说话;


孩子初二,一点主见都没有,什么事儿都要问人,要不然就纠结犹豫;


孩子都六年级了,学不会说“不”,同学说什么是什么,老是讨好人家。


其实,上面的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都是因为孩子内心深处不够自信。


不够自信,所以孩子胆小;

不够自信,所以不敢去社交;

不够自信,所以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

不够自信,所以总是去迁就别人。


冯骥才先生:“别人给的力量不能持久,从自己身上找的力量,才能受用终身。”


自信一定是孩子从内心焕发出的光彩!拥有自信的孩子,未来一定闪光!


当孩子不自信时,

父母该怎么办呢?

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一颗自信的心。


想要孩子不再胆小自卑,不再唯唯诺诺没有主见,不再讨好别人,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自信的能力。


可自信并不是说,孩子你要自信些,孩子就可以自信起来的。


《自信的力量》里有一段话:“自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构建,这是一场需要耐心的艰难征途。


所以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去锻炼孩子,培养孩子。

25
2021.10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10月是诺贝尔奖颁奖季,各大奖项依次颁出,引发了新一轮的科普热。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如何能够做出影响世界的重大科学发现?结合9月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我们可以对未来的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有一个新的认识。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中提出了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制度机制。在儿童与教育领域的第6条是儿童科学素质:儿童科学素质全面提升,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资料图片。

这里面主要是顶层设计,有国家层面的发展科学场所、培养师资队伍,但是核心的几点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可以运用的:一是树立科学的育儿观念,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二是发挥父母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加强亲子沟通,开展亲子阅读、亲子游戏、亲子互动,利用各种公共教育和娱乐设施来和孩子一起探索科学。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资料图片。

其中亲子阅读是非常容易实施而且作用巨大的。例如,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之一、意大利物理学家帕里西,就是阅读改变志向的典范。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建筑工人,原本希望他成为工程师。帕里西从小喜欢读书,通过阅读科普,他对抽象的科学,而不是具体的工程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选专业的时候,面对选物理还是数学非常纠结,也正是他在科普阅读中看到了20世纪物理学的辉煌成就,因此下决心要学物理。

除了读书,动手也很重要。另一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克劳斯·哈塞尔曼即将迎来90岁生日。他对物理学持续一生的浓厚兴趣来自童年的“动手”。他13岁的时候从朋友手里买了一个晶体检波器,当时的价格大概相当于一张电影票。那是20世纪早期的一种无线电接收器中使用的电子元件,接上合适的电路就能组装成一台简易的收音机。少年哈塞尔曼非常惊奇,这些电子元件中传来音乐!为了进一步了解无线电的原理,他去图书馆读书,还自己动手制造了电动机,虽然经常导致家里的电器短路,但是依然没有阻止他科学探索的脚步。

亲子互动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196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费曼的成长离不开特立独行的父亲。费曼还没有出生的时候,他父亲就说将来要把儿子培养成为科学家。虽然父亲只是销售员,但是很喜欢阅读科学类的书。费曼小时候常常跟着父亲去山上散步。其他的父母会教孩子很多鸟的名字,费曼的爸爸却说:“就算你知道如何用全世界的语言称呼某只鸟,但其实你对它一无所知。”父亲教给他的是观察,告诉他“知道一个概念”和真的“懂得这个概念”有很大区别。

获奖只是评价的一个尺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诺奖得主,但是秉承终身学习的精神,能够拓展生命的深度和广度。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古迪纳夫获奖的时候已经97岁了,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终身学习者。他的父母不和睦,童年唯一的玩伴是一条狗。考大学前父母离婚了,他父亲只给他35美元学费,而他要攻读的耶鲁大学的学费是900美元,他靠着给有钱人家的孩子做家教来付学费。他本来读的是古典文学系,读了一年发现自己有阅读障碍症,所以就转到了数学系。因为经历二战,他30岁才拿到博士学位,年过半百才开始正式研究电池材料。58岁发明钴酸锂电池改变世界,75岁以磷酸铁锂电池再度改变世界,90岁以后开始研究全固态电池。97岁高龄,依旧每周上班5天。他想要研究一个能够储存太阳能和风能的超级电池,他说:“我想让汽车尾气从全世界的高速公路上消失,我希望死前能看到这一天,我还有时间。”

父母如何培养小科学家?看看今年的诺奖得主们是怎么做的
资料图片。

家长要鼓励孩子建立起一种远大的梦想,而不是满足于升入名校、升官发财。哈塞尔曼也建议年轻的科学家,如果认为自己不是个天才,那么不如先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用的研究。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石黑一雄说:“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响。”愿每一个人都能满怀梦想,不屈服于命运,勇往直前,不断去探索世界。

愿每一个人都能满怀梦想,不屈服于命运,勇往直前,不断去探索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