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二十大精神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发布时间:2022-12-14   浏览次数:424次

专题学习二十大精神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召开

2022年12月11日下午,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六届八次常务理事会通过网络方式召开,专题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兴起全国青少年宫学习热潮。

本次会议由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副会长、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党总支书记杨俊东主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部分会员单位代表和协会秘书处全体工作人员等170余人通过网络参加会议。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党支部书记、专职副秘书长陈立红宣读《关于全国青少年宫系统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通知》,集体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北京市少年宫、浙江金华市青少年宫、江西省南昌市青少年宫、广东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内蒙古青少年宫协会等五个单位代表做交流发言,生动交流学习宣传二十大精神的体会和做法。
中国青少年宫协会秘书长张玉勋作总结讲话,希望协会各会员单位、各青少年宫要充分认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兴起学习二十大精神热潮,推动中国青少年宫事业高质量发展。

守正创新向未来

砥砺奋进新征程

北京市少年宫在发言中表示,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正创新,校外育人,砥砺奋进新征程。

一是营造喜庆热烈氛围,喜迎党的二十大。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北京市少年宫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进行了校园环境布置,充分利用草坪、走廊等公共空间和网站公众号、橱窗、展板等形式,营造热烈庄重喜庆的浓厚氛围。
二是迅速掀起学习热潮,热议党的二十大。二十大开幕当天,北京市少年宫第一时间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形式,组织党委委员、各党支部书记集体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直播。各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收听收看了大会开幕会直播,认真聆听习总书记所作的报告,并在开幕会结束后进行学习交流,分享学习体会。
三是创新丰富学习形式,营造全员学习氛围。通过制定《北京市少年宫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作方案》,编印理论学习材料,配发书籍,向离退休党员发放慰问信,书记讲党课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全方位多角度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四是融入教育教学和活动,组织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北京市少年宫为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童谣、校园剧、集体舞等节目形式,引导广大少年儿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还组织了全市的艺术、科技、体育等校园活动,将爱国主义以情怀和担当厚植在孩子们的心中。
金华市青少年宫发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提升青少年宫整体智治水平

浙江金华市青少年宫舒珂在发言中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是要用二十大强大的理论指导和思想武器,走出习惯性工作的舒适圈,传统性路径的依赖感,为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下好校外教育的先手棋,试出关键招。

以教研为推动,改进思维理念,更换跑道,努力实现整体跃升。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要从每一堂课每一个活动开启,针对当前校外教育活动存在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现状,我们勇于自我提升,向以核心素养为纲的教育活动进行转型。
以赛促学,理论先导,实践收效。围绕全国少工委少先队社会化的工作要求和运用浙江省青少年校外教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的契机,我们举办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发展校外少先队的专题研修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三周三讲,从教师的高阶思维建构高阶能力的培养入手,系统厘清校外教育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一对一指导,精细打磨教师的方案设计,精准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
以研促学,澄清示范,对话成长。我们以“聚焦新课标,共研新理念,砥砺育新人”为主题,组织全市教师开展为期4个月的全能教师培育行动,通过理论考核、特长展示、模拟上课、教学论坛四个阶段,把二十大精神落细落深,落实在新时代的新教育下,成长教师的新素养新基本功和新能力。
以问题为靶向,改进监督机制,调频工作模式,努力推动变革性重塑。完善内容,落实全要素监督;织密闭环,实现全过程监督;提正方向,走向全方位监督。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少年宫事业发展

江西南昌市青少年宫龚循亮在发言中表示,党的二十大确定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续写新篇章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吹响了新时代新的伟大进军的冲锋号。

一是喜迎党的二十大,阵地建设,强化政治引领。南昌市青少年宫打造少先队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了精彩联动江西省红领巾巡讲团走进南昌市青少年宫,“童心向党,筑梦启航”南昌市青少年宫先锋少年公益研学活动,“缤纷暑期心向党,薪火相传勇追梦”南昌市青少年宫暑期少先队实践活动,“喜迎二十大,争做好队员”庆祝建队73周年主题活动、少先队科普教育活动等系列活动。南昌市青少年宫打造少年科技馆,常态化向全市少年儿童免费开放,网上预约场场爆满。
二是学习党的二十大,立德树人,彰显使命担当。迅速在全体职工中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在第一时间在全体教职工会上,我带头解读了二十大精神的核心要义,并开好了一次座谈会,办好了一个专家讲座,写好了一篇新的体会,通过多种形式让广大教职工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江西省青少年宫协会的组织优势,积极开展全省青少年宫系统管理人员和名师培训班,开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教学。开展全员性的教学质量检查月活动,组织教师示范课、公开课、教案评比及师德师风演讲比赛等活动,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不断提升专业水平,坚定立德树人的不变信念。
三是献礼党的二十大,红色洗礼,传承革命精神。打造原创大型红色舞台剧《时刻准备着》,将红色题材与模范风格的相结合,采用红色沉浸式戏中戏,讲述了少年宫的优秀少先队员们在安源参加沉浸式话剧,安源儿童团的演出后的自我反思与精神蜕变,展示了红色文化对孩子心灵的熏陶。
此外,选送节目《红旗一角》参加学习二十大精神网上文艺汇演。并围绕党的二十大,量身打造了红色诵读进社区、小红星合唱团献歌党的二十大、喜迎二十大书画绘画风采等30余场活动,孩子们用画卷,用琴声、用诗篇,让童年与党同行。

“少先队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系列活动

中山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杨小平在发言中表示,聚焦主责主业,创新工作方法,以“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为主题,以中队为单位,开展少先队系列活动,推动学习宣传贯彻不断走深走实、走细。

一是开展主题队课的学习。根据各中队的特色灵活备课,最大程度引发孩子们的共鸣。在为低龄儿童做宣讲活动时,会用孩子们听得懂、能领悟、互动强的方式开展,让少先队员们在简洁易懂的解说中,进一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
二是组织主题队日活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为此我们组织开展了强身健体运动体验的活动,引导少年儿童学习科学的运动方法,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来。
三是培养红领巾讲解员。以讲解员中队为核心力量,在中队的统一组织下,以小队为单位,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认真开展集中备课,撰写讲演稿,深入基层,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巡回讲演活动。
四是打造思政互动课堂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以思政互动课堂为依托,设计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手册”“长征的故事”“红船形状的拼图”等青少年喜欢的思政互动小游戏,少先队员们可以和辅导员进行互动,在互动游戏中学习二十大精神。还把思政互动课堂送到工业园区以及社区居委会等地方,进一步扩大思政课堂的覆盖面。

做好少年儿童成长的引路人

内蒙古青少年宫协会孙安琴在发言中表示,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宫协会及各盟市、旗、县、区青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活动中心,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进青少年宫,在广大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员中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一是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自治区少工委第一时间召开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自治区团委副书记自治区少工委主任匡晓蕾出席会议,并对全区各级少先队组织及青少年宫等团属阵地,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全面部署。举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读书班,邀请三位少先队工作专家,用孩子们听得懂记得住的语言和具体直观生动的方式,向少先队员讲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各级少先队组织及青少年宫社区少先队等校外阵地积极响应,会后及时组织学习宣传,成立了宣讲队伍,制定了宣讲方案,形成上下协同,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讲早部署快落实。
二是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深刻理解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自治区少工委、青少年宫协会积极引导青少年宫党员干部及各级红领巾巡讲团成员,把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第一要务。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把“大道理”转化为少先队员听得懂的语言,引领少先队员学习理解。
三是发挥少先队组织化学习主渠道作用,以精准宣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其中包头市25支宣讲小分队覆盖青少年宫,兴起宣讲热潮。阿拉善盟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知识竞赛,全面带动广大青少年学习宣传。
四是不断拓展学习教育的广度深度。各级少先队组织以及青少年宫多层次全方位推动宣讲活动取得实效,包括青少年宫主任和优秀教师在内,由12名优秀少先队总辅导员组成二十大精神红领巾宣讲团,分别录制了微课堂。成立红领巾巡讲团和红领巾讲解员两支队伍,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内蒙古故事。推荐赤峰市青少年宫学员李默和乌海市青少年宫学员赵佳星两位同学,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青骑兵”红领巾讲解员培训。
五是继续营造学习宣传贯彻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新媒体宣传优势,推出了特色宣讲产品,打造了多元宣讲矩阵。自治区少工委制作了“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微视频,用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讲述伟大成就。包头市推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原创快板,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推出“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给你听”微宣讲课堂,兴安盟制作“听报告,谈感想,表心声”的小视频。各级青少年宫注重实践体验,分别开展了主题演讲,诗歌朗诵、课本剧展演,以及“学习二十大,争做好队员”畅想2035、展望2050等主题中队会微队课和优质校外少先队活动课,生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23
2021.09
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什么是感恩之心呢?

感恩的心就是记得别人对自己的好,也会懂得感动并去报恩。每个人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就不断地在接收施予,并在施予中成长、成才、成家、立业,这些施予并非我们天生就应该享受,这些施予对于我们而言就是恩惠。若我们能感受到这些恩惠,我们就具备了感情动物——人的基本特征。

感恩不仅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也是一切美德的源泉。

第一养成感恩的习惯

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所以父母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妈妈帮爸爸做事时,爸爸可以大声地对妈妈说:“谢谢!”妈妈接受爸爸的帮助,也要说一声:“谢谢!”爸爸送给孩子礼物时,要告诉他这件礼物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在这种氛围中,孩子耳濡目染,渐渐接受这种最基本的礼仪,也学会向父母道谢,将感恩内化于人格之中。

这就是耳濡目染!

第二充分利用各种节日

比如:在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且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那么在父亲节或者母亲节,跟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即可。

第三父母要学会偶尔“示弱”

要多给孩子机会,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下班回家累了,让孩子帮忙拿拖鞋;假装不舒服,请孩子倒杯水给父母喝;让孩子学会给予,懂得父母和别人的给予与帮助是一种“恩惠”,而不是理所当然或者是欠他的。

第四“计较”孩子的付出

孩子没有分一口好吃的给父母,没有记住父母的一个小要求,这都是父母必须“计较”的小事。别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父母做什么。可这不等于我们就也应跟孩子一样随和、大度。否则,孩子会觉得你对他一无所求,他根本不需要为你做什么。要让孩子懂得索取是要付出的,不能无条件地进行索取。

第五及时的表扬孩子

在孩子做了好事后,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做的,不管他做得是否令人满意,父母都要发自肺腑地感谢他、赞扬他,那么孩子一定会大受鼓舞。不管孩子为你做了什么,都要让孩子觉得“幸亏有我出手帮助,事情才会这么顺利”。父母由衷的肯定才是孩子关心他人的动力。

从小培养孩子感恩分享,这不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一种健康的心态。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的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不仅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和感恩,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和合作。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道人生美丽的风景线。只要孩子胸中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随之而来的,就必然会是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等这些美好品格的人生。


20
2021.11
转载︱江南文化、文化品牌、苏州制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才
“天堂苏州、最美吴中”是如何利用本区特色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
吴中区陆地面积745平方公里,独揽太湖水域五分之三、拥有180余公里的太湖岸线,被誉为“太湖最美的地方”。木渎、甪直、东山镇陆巷、金庭镇明月湾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星罗棋布,宝带桥、香山帮传统建筑技艺、碧螺春茶制作技艺等世界级、国家级文化遗产数不胜数。以“塑圣”杨惠之、北京故宫“总工程师”蒯祥、“绣圣”沈寿、文学家范仲淹、叶圣陶等为代表的历代先贤层出不穷。因此,说吴中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一点都不为过。这也是我区致力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底气和优势。
当前,我们吴中区正按照苏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围绕“天堂苏州、最美吴中”发展愿景,全面推进“江南文化”品牌建设。主要是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

一是丰富平台载体,强化提升“江南文化”的显示度。文化属于精神范畴,需要通过物质载体来进行具象化的呈现。目前,我区最具影响力的一个文化平台就是吴文化博物馆,该馆自去年6月份建成投用以来,推出讲座、课程、传习等社会性教育活动200余场,接待参观团队1100余个,累计观众已超36万人次,成为传承江南文化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此外,作为“运河十景”之一的宝带桥景区改建提升工程即将启动,“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城活、文兴”的“运河画卷”初显形态,“吴中人文客厅、运河城市看台”的特色品牌持续擦亮。还有一个重大文化项目国家方志馆分馆建设,目前正在积极对接,不久的将来“江南文化”的吴中标识将更加丰富。

二是推动创新发展,强化提升“江南文化”的贡献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倍增是市委提出的明确要求。发展文化产业,我认为也是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应有之义。就吴中区而言,文化资源丰厚,传承体系完整,产业类型广泛,产业发展总体向好,但也存在企业小而散、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让文化产业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助力,吴中区委区政府今年研究出台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聚焦数字文化领域、做强文化装备制造、深化文体旅融合、加强传统工艺统筹发展等新的思路,并把引进头部文化企业、打造高水平文化产业园区和发展特色文旅带摆上了重要日程。从今年初步统计看,我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将有明显提升。未来吴中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

三是加强文明培育,强化提升“江南文化”的契合度。文化是文明进化的内涵,文明是文化发展的成果。因此,我认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也是打造“江南文化”品牌的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吴中区在文明培育方面下了不少功夫。一方面,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了以区、镇、村三级服务为基础,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各类专业载体为支撑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实现覆盖。另一方面,大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注册志愿者人数达到了40万人,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今年暑期开设的“家门口的暑托班”,也吸引了大量的志愿者参与。再一方面,持续深化文明城市长效管理。通过润物无声的手段和制度化的形式,引导广大群众提升文明素养、养成良好习惯,不断巩固文明城市建设成果,从而实现文明与文化的高度契合。

谈及苏州在历史上留下的文化印记,必定绕不开“苏州制作”。在《天工开物》中有 “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的名句。如何发扬光大吴中的“苏州制作”?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所著,“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是对苏州玉工的盛赞,也是对“苏作”的盛赞。苏州的玉雕在明代就以精、良、细、灵、巧名闻全国。明清时期,大批苏州工匠被征调入京,参与建设紫禁城,目前故宫馆藏的186万件文物中有三到四成“姓苏”,从自然景观到人文环境,都跟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大家所熟知的天安门城楼,其设计师就是吴中的蒯祥。
“苏作”因其品类齐全、工艺精湛、制作精美以及极富人文特性而享誉海内外,充分体现了江南文化的精细秀美、精益求精和开拓创新,也完美阐述了什么是顽强如石、坚韧如丝的工匠精神。“天下工艺看苏州,苏作精华在吴中”。时至今日,香山营造、缂丝、刺绣、核雕、玉雕、苏扇、澄泥石刻等十多种门类的技艺在吴中经久传承、生生不息。
近年来,为发扬光大吴中的“苏作”工艺,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探索:一是大力推进特色文化载体建设。以苏作馆、苏州工匠园、苏豪文化科技创意园等为重点,着力打造集宣传展示、品牌共创、产品研发、集成孵化于一体的产业平台,并从政策上为企业研发生产、市场开拓提供强有力支持。二是广泛开展文化传播交流活动。每年举办苏作文创峰会,先后在上海、澳门举办“移动的工匠园”苏作展示活动,连续4次举办“百匠赋能”展演,带领工匠大师和作品走出苏州吴中、走到北上广深,走向世界舞台,有效提升了“苏州制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积极倡导苏作工艺走进大众。鼓励工匠大师开发不同类型的工艺产品,多层次满足不同消费者需求,在扩大推广的同时,也让产品更接地气。

吴中区有很多非遗传承人,如何做好“人”的文章?

吴中区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45位,其中国家级6名,省级5名,市级26名,区级108名。他们都是非遗传承的中坚力量,也是打造“江南文化”品牌不可或缺的关键助力。吴中区对于做好非遗传承人工作非常重视,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资金扶持机制。每年设置专项经费,用于非遗传承人活动补助和非遗项目保护,累计达到400多万元。二是鼓励参与社会活动。广泛吸纳非遗传承人进入基层文联工作,并遴选担任学会协会包括文联领导职务,让他们有平台更好发挥作用。今年我们在成立区级“文化大使”队伍时,还专门邀请公众认可度高的非遗传承人加入,目的也是让他们在享受荣誉的同时,更好地为传播“江南文化”贡献力量。三是加强后备传承人才培育。随着各级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提升,民间人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也在提升,不少年轻人加入了传承发展的行列,这为我们建立后备人才梯队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力量。与此同时,也有少数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在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做好情况梳理,并研究制定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非遗项目,挖掘和培育出传承人才,尽可能地不让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我们手里走向消亡。

26
2021.11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让思政教育“动”起来播报文章

近日,江苏省姑苏轴承厂股份有限公司迎来了一批特别的客人,他们是来自姑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模具班的学生。他们要在这里上一堂关于“立异驱动与人才强国”的思政课。

近两年来,姑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展开系列特征思政课实践教育活动——组织专业对口的二年级学生到企业上思政课。这次,该校思政部教师王周刚从公司的产品种类、发展前史、加工制作流程等内容中找深思政元素。在现场教育中,学生好像发现了“新世界”。“这堂思政课有些不同!”该校学生杜志文表明。

80后马文猛是该公司党委副书记,也是校企联手思政实践教育的企业教师。他带着学生近距离观察一线工人作业生产和产品的工序流转等。在马文猛的解说中,杜志文与同学了解了该厂建厂60余年的“奋斗史”以及主要产品、制作工艺、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等。

在该校汽车电子专业大三学生姜宗堃看来,到工厂企业上思政课与在校内课堂上的不同。大二时,班级前往姑苏金龙客车有限公司展开思政实践教育,半天的课程让他大开眼界,与思政理论紧密结合的企业实践让他有了知行合一的体验。“咱们要像技术工人一样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学有所用、学有所成。”他说。

为了建立学生的职业道德与人生理想,姑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还立异了校内思政课程。课堂上,他们会带领学生观看《长津湖》等热播影视作品,并经过演讲、争辩的方式,将思政元素细化到每位同学心中。

姜宗堃就曾参加过一次主题为“辩一题而有知,论纵横而明志”的争辩活动。在争辩中,他具体查找相关材料,从钱学森、屠呦呦、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感人事迹着手,论述了建立崇高人生信仰对于青年进步生长的意义。

多年来,该校思政部坚持“思政课堂应该走出去、思政教师应该走出去”的教育理念,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感受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到法院旁听开庭,在姑苏宪法教育馆学习宪法;在新四军太湖游击队纪念馆感受革命战争英雄身上的巨大精神;到姑苏刺绣研究所等企业工厂上思政课……

据了解,该校现已初步形成了“2+4+4+N”的课程实践体系,即两门课程、每门课程4个课内实践、4个课外实践与若干个特征实践。思政实践项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努力实现全员覆盖、全程参加,贯通“看、思、做、悟”多个环节,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获得感。

该校党委书记王新华表明,学校思政课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调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迫切任务,重视实践教育路径设计的整体性和推进的协同性,实现思政实践育人形式“立”起来 、“活”起来 、“火”起来、“动”起来,构建新时代思政实践教育形式。

王竝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超 来历:中国青年报

来历:中国青年报客户端